基金定投想要获得更高的收益是有办法的,我们都知道在指数基金处于低估的时候增加投入的金额可以帮助获得更高的收益,但是处于低估的时候到底增加多少的定投金额才算合适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定期不定额投资
原理:指数基金越是低估,投资价值越大。
方法:指数基金越低估的时候买入更多。
盈利收益率法和博格公式能够帮助我们判断哪些指数基金被低估。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最好记录下每次每次买入的日期,品种,操作,价格,买入份额,估值等信息。这样的话我们就更容易的判断指数基金的价值,从而进行投资金额的调整。
但是金额调整的具体计算公式是什么呢?我们看一下三个版本的金额计算方法。
1、盈利收益率版金额计算公式
原理:同一个品种盈利收益率越高,投资价值越大,应该买入更多的金额。
公式:每月定投基准金额=低估时首次定投金额×(当月的盈利收益率/首次的盈利收益率)^n n是定投放大器
举例:我们从10%盈利收益率开始定投,定投的基准金额为每月1000元,设定n=1。定投第二个月发现盈利收益率达到了12.5%,则定投金额为:
1000×(12.5%/10%)^1=1250元
2、博格公式版金额计算公式:
原理:同一个品种,市盈率越低,投资价值越大,应该定投买入更多金额。
公式:每月定投基准金额=低估时的首次定投资金×(首次的市盈率/当月的市盈率)^n
举例:我们从市盈率11开始投资,定投金额为每月1000元,设定n=1。第二个月市盈率达到10,则定投金额为:
1000×(11/10)^1=1100元
3、博格公式变种版金额计算公式:
原理:同一个品种,市净率越低投资价值越大,应该定投买入更多的金额。
公式:每月定投基准金额=低估时的首次定投资金×(首次的市净率/当月的市净率)^n
举例:我们从市净率2.1开始定投,定投基准金额为每月1000元,设定n=1。第二个月市净率达到2,则定投金额为:
1000×(2.1/2)^1=1050元
定期不定额的定投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指数基金处于低估阶段买入更多,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通过前面的例子我们知道可以使用公式帮助我们获得低估是的定投金额,但是公式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n,公式中的n到底代表什么呢?具体应该怎么使用呢?
其实n就是定投收益的放大器,假设:我们从10%的盈利收益率开始定投,定投的基准金额1000,第二个月盈利收益率达到12.5%,则定投金额为:
设定:n=1 1000×(12.5%/10%)^1=1250元
设定:n=2 1000×(12.5%/10%)^2=1563元
我们可以看到n的值越大我们在低估的时候投入的金额就越大,这样我们长期的投资收益也会随之放大,因为我们在低估的时候买入更多了,长期收益就会更好,n的取值越大,我们最终获得的收益率就越高。
但是n设置多少算是合适呢?我们知道n越大我们每月需要投资的资金量也就越大,不同的投资者的资金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适合自己的定投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