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小白:原指职场上的白痴;现多用来形容新入职的新手。
通常有以下特征:
1、工作需要有人指点,才会按部就班地按照固定程序进行。
2、人际关系需要别人参与到他的空间中才会与人交流,而对于主动打招呼,主动与人沟通几乎不可能。
3、事情都得需要有人一步步地教给他。
在职场上,怎么看待职场小白?
首先,职场小白是最有优势的,因为什么都不懂所以学习的机会就很多。小白的话前辈也会很关注,有什么最新的学习机会头头们都会首先想到会给小白而不是给一个并不优秀而且在职场很久的认。正是因为是小白所以才是一个跨越,那一段时间能够决定你能到达哪一个层面,而不是至于一个地步不提高。。
其次,因为是小白,所以要多碰撞多交流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东西是什么,抓准自己的优缺点,将自己变得更好。反正是小白时间机会也比别人都多的多,所以不要慌,静下心来想自己需要什么,要去得到些什么。
最后,别多管闲事,将自己多好就足矣,自己是什么样的,在别人心里还是有分量的,而且管太多的事情容易分心。还不如做好当地下,脚踏实地就好,做到心无他物即可。
职场小白分两类一类是学院派,专业知识过硬,却不懂人情世故不懂变通,甚至不会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空有专业知识却难以施展才华。
第二类则是真正的白痴,学校也没学会东西,初到职场什么也不会,不学习,不进步,不谦虚,嫌工作时间长,嫌薪酬少,嫌老员工不照顾。
咱分别分析一下第一种,专业好不懂变通不会应用,这种人有一个优点,善于学习,不然也不会专业过硬。也有一个缺点,不懂变通死脑筋想法单一。这种人你就要看老板是否喜欢了,如果喜欢培养这种人也容易,只要找人带,让他多看多听多学,进步相对也容易,而且对企业相对忠诚,但成长高度有限,当然这也不绝对。
第二种,要不是有关系,或者老板看上了另有目的,老板疯了才要这种人。
作为同事,善待这些人是没错的,第一种突然哪天开了窍也许就一飞冲天了。第二种说不定就成你老板娘了。
自认为不是职场小白的别像电视剧里那样欺负新人,第一是拉低自身修养,第二是老板不喜欢爱找麻烦的员工。
职场小白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持续学习。
职场小白和职场达人的区别,就在于这6种思维
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学历、能力、态度、勤奋程度都不亚于职场达人,但看上去仍显青涩,达不到成熟、靠谱的要求。他们缺的,可能就是以下6种重要的职场思维。
1.结果导向。一个人在企业的作用,是创造价值。职场上,不管你多优秀、多努力,如果没有任何产出也没任何贡献,那么你的存在就毫无意义。有一句话说:“无须刻意经营人脉,当你能够为别人提供价值时,自然就会拥有人脉。”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就得出成绩,这要求我们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完美,并保证产出。另外,不要用“我很努力了”“我很忙”为自己的忙而无果找借口。
2.从管理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我只是个文员”“我只是个设计师”“我只是个销售”……当你用小职员的眼光看待自己,你所做的工作就必然达不到最好。正确的方式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用管理者的眼光看待自己,试图理解上级的期望和意图,问问自己:他让我做这件事想达到什么目标?这样,你才会了解大局,知道自己的位置和方向,以此来指导工作并做到领导心中的“最好”。
3.执行力。很多人热衷于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创意。这固然是好事,但若光说不练,这些想法一点价值也没有。谁会去信任和重用一个只说不做的人呢?职场中,执行力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业务能力和潜力。
4.抓大放小。有的人忙得焦头烂额,还因没有成绩被领导忽略或批评;有的人只做了一两件事,却一鸣惊人,让领导、同事赞不绝口。关键在于是否找到了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内容。很多人更愿意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花时间,而回避复杂、重要的事,给人留下“他很勤奋,可好像什么也没干”的印象。
5.量化工作。1911年,挪威探险家阿蒙森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他在行进过程中,坚持“20英里法则”,即不管天气好坏,探险队每日行程保持在20英里左右。靠着这样的速度,他们成功到达了南极。而他的竞争对手就很“随性”,天气好就暴走四五十英里,天气不好就寸步不行,最后全队覆没。工作不能看心情,小步慢跑,持续进步,长此以往自会成功。
6.用数据说话。虽然数据不能代表一切,但相比主观感觉,数据更有说服力,也更能体现成熟职场人的客观精神。学会寻找数据、分析数据和呈现数据,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会让我们更容易获得支持和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