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名 称: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拼 音: | fēng shēng hè lì |
解 释: | 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出 处: |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例 句: | 我听了这话,心里觉得梦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见解一样,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褒 贬: | 贬义成语 |
词 性: | |
翻 译: | fear hath a quick ear. |
故 事: |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在今安徽寿县一带進行了一场大战,史称“淝水之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历史典故即出于此。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灭亡。公元357年,苻坚称大秦天王,灭前燕、前凉及代国,最终统一北方。在南方,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称帝,建立东晋王朝。东晋占有今汉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这样,形成了秦晋南北对峙的局面。 &nb |
近义词: | 惊惶失措 |